“說家風,傳親情,頌廉政”征文活動優(yōu)秀作品(一)
編者按:有一種文化,從五千年的文明深處走來,帶著歷史的芬芳;有一種精神如旖旎的春風,自血脈之初浩蕩飄拂,延綿至今。它是儒家文化中的“詩禮傳家”、“修身、齊家、平天下”,它是歷經(jīng)時光洗禮的處事智慧,也是耳熟能詳、代代相傳的治家格言,它就是——“家風”。
“國無廉不安,家無廉不寧”。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(guān)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(shè)論述精神,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(tǒng)家庭美德,營造廉政齊家、風清氣正的環(huán)境氛圍,引領(lǐng)廣大教職工重視堅守廉潔樸素家風,以身作則傳承優(yōu)良作風,筑牢家庭拒腐防變思想防線,實現(xiàn)家教家風代代相傳,湘潭市一中工會開展了以“說家風,傳親情,頌廉政”為主題的廉政親情征文活動,并將選取部分優(yōu)秀作品,與大家共勉。先讓我們一起來讀讀王平老師的這篇感情真摯、內(nèi)容鮮活的征文。
王 平
今年暑假,因為母親剛走不久,中元節(jié)時回鄉(xiāng)下祭祖,沒想到在鄉(xiāng)下遇到了久未見面的表舅,他也是從廣州特意趕回來準備祭祖的。說起我這位表舅,可謂是我們當?shù)氐拿耍拿麣庖皇撬俏覀冟l(xiāng)里走出去的第一位大學生,也是第一位擁有發(fā)明專利的航空工程師;二是他是十里八鄉(xiāng)的大孝子。每次當鄉(xiāng)親們羨慕表舅命好,福氣好,表舅總是說,沒有我娘就沒有我的今天。
表舅到了讀初中時,要翻山越嶺走十幾里山路到隔壁大隊讀書,好多孩子因為太遠早早就輟學回家務農(nóng)了,姨外婆從不松口讓表舅回家,反而是每個月第一個將口糧準備好送到學校食堂,每天早上他家的廚房總是第一個起火做飯的,晚上窗戶上總是映出她一邊縫補衣服一邊陪孩子讀書的身影,家的燈總是最后一個滅的。表舅讀高中的時候,高考恢復了,姨外婆不知道高考是什么,只知道有書讀就讀下去,乃怕砸鍋賣鐵也要讀。表舅連續(xù)考了幾次高考,但是落榜了,表舅覺得不好意思再讀下去,想回家種田,也想幫父母減輕負擔。當表舅剛說出自己的想法,姨外婆就不顧自己不識字,不認識路,坐車到了城里,打聽到了一所補習學校,請求老師一定要收下她的孩子讀書,但老師拒絕了,因為滿員了。姨外婆正準備再去找其他補習學校時,看見一個小孩坐在地上哭,當?shù)弥⒆邮抢蠋煹?,沒人帶,她立馬找到老師說她當保姆,照顧孩子換老師讓表舅讀書。就這樣表舅再次參加高考,并且以高分考入了北京航空大學,成為了一名大學生。
當有人問姨外婆為何要表舅堅持讀書,甚至不惜去做保姆,姨外婆只是笑著說,孩子喜歡讀書,那就想盡辦法讓他讀,讀了書總會有用的。就這樣表舅讀大學了,而姨外婆將表舅留下的教材翻出來,也開始學起來,每天要讀書娃教她,她居然也能看報了。當別人笑她這樣大的年紀還讀書,她不反駁,而是要表舅在家里寫下了新家規(guī):耕讀傳家,家里人必須讀書,上大學。
在這個家規(guī)影響下,她的后人家里讀書的氛圍濃了,而且繼表舅后,又有好多考起了大學,甚至讀研、讀博,海外留學。真的成了書香之家。